联系我们

18595901636

学校:郑大成考|河大成考|河南财经成考|河工大成考|河科大成考|河师大成考|信阳师范成考|中原工成考|华水成考
各市成考:郑州成考|开封成考|洛阳成考|平顶山成考|安阳成考|鹤壁成考|新乡成考|焦作成考|濮阳成考|许昌成考|漯河成考|三门峡成考|商丘成考|周口成考|驻马店成考|南阳成考|信阳成考|济源成考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考历年真题
成考历年真题

2024年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卷

来源:河南成人高考网 发布时间:2024-09-21

2024年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卷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有“教育学的雏形”之称。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2、反对天赋观念,提出“白板说”的是(   )。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卢梭 D.洛克

3、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做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4、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环境 B.遗传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5、《学记》云:“建国君民,教育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这里蕴含的教育功能是(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6、裴斯泰洛齐认为:“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目的。”这种观点反映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   )。

A.生活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7、教师借助“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教学,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复杂性 B.长期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8、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   )。

A.能否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B.能否充分考察教学情境

C.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D.能否更多地考虑班集体的建设

9、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到“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的课程目标评价的模式是(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评价 D.成果评价

10、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学材料,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 B.复式教学

C.小班教学                         D.合作学习

11、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根据科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   )。

A.服从于惩罚定向 B.社会契约定向

C.维护权威或秩序定向 D.普遍伦理取向

12、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

A.小组活动 B.集会活动

C.个人活动 D.文体活动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一定是优秀教师。

14、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写教案。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育有哪些主要的社会功能?

16、简述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

17、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刘老师讲到“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时,一个学生突然大声说:“那么远?怎么来?是坐飞机,还是坐轮船?”同学们都笑了起来。刘老师也笑了,想了想,向同学们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白求恩来中国的方式可能有哪几种?“不远万里”又该怎样解释?这体现了白求恩的什么精神?经过热烈的讨论,同学们明白了:无论是坐飞机、轮船,还是坐汽车、马车,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这体现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问题:(1)对刘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个性心理倾向性主要包括(   )。

A.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B.气质、能力、兴趣

C.气质、能力、性格 D.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20、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做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21、下列选项反映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的是(   )。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22、人们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是(   )。

A.时间知觉 B.空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社会知觉

23、我们打电话通过114查询,查到需要的电话号码后,马上就能根据记忆拨出这个号码,但打完电话后刚才拨打的电话号码就忘了,这属于(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

2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的意志品质是(   )。

A.自觉性 B.坚持性

C.果断性 D.自制性

25、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

A.成正比关系 B.成反比关系

C.呈倒U型曲线关系 D.没有关系

26、豹子头林冲沉着老练,身负深仇大恨,尚能忍耐持久,几经挫折,万般无奈,终于被逼上梁山。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27、下列不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

A.画画 B.唱歌

C.写字 D.下棋

28、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行为成分 B.认知成分

C.理智成分 D.情感成分

29、“一好百好”“—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   )。

A.刻板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30、下列不属于舒茨提出的人际关系需要的是(   )

A.包容需要 B.控制需要

C.感情需要 D.归属需要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任何技能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

32、创造性思维等同于发散性思维。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述知觉的特征。

34、简述如何运用记忆的规律促进知识巩固?

35、简述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结合实际论述如何运用注意规律来组织教学。

 

 

参考答案及解析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C

【应试指导】《学记》是世界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2.【答案】D

【应试指导】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儿童天生就是一张白纸,能发展成什么样子,全是由于后天的教育之故。

3.【答案】C

【应试指导】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动物的生存本能,代表人物是沛西能、利托尔诺。

4.【答案】C

【应试指导】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遗传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外部动力。

5.【答案】A

【应试指导】《学记》中提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反映了驾驭的政治功能。

6.【答案】C

【应试指导】题干中裴斯泰洛齐的观点表达了教育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体现了个人本位论的观点。

7.【答案】C

【应试指导】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这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的表现。

8.【答案】C

【应试指导】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9.【答案】B

【应试指导】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到“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的课程目标评价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提出,为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故选B。

10.【答案】B

【应试指导】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11.【答案】B

【应试指导】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12.【答案】A

【应试指导】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

二、辨析题

13.错误。(2分)

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1)职业道德素养,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等。(2)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学科专业、文化基础、教育科学等知识。(3)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教育教学的管理与组织、自我反思等能力。“有专业知识和能力”只能说明该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否达到“优秀”也未可知,其职业道德素养如何更没有体现,据此判定“一定是优秀教师”是错误的。(4分)

14.错误。(2分)

钻研教材、写教案只是备课过程中的部分内容,不是全部内容。此外,还要求教师要钻研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了解学生以及写出教学进度计划等。(4分)

三、简答题

15.(1)政治功能:通过教育巩固和维护一定的政冶制度,促进政治体制的完善与变革的功能。

(2)经济功能:通过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

(3)文化功能:是指教育传递与保存文化的功能、活化文化的功能、交流融合文化的功能、选择文化的功能和更新与创造文化的功能。

16.教师的素养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教师的能力素养三个方面。

(1)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体现在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的态度中。

①爱岗敬业。②热爱学生。③团结协作。④为人师表。

(2)知识素养

①政治理论知识。②学科专业知识。③文化基础知识。④教育科学知识。

(3)能力素养

①语言表达能力。②教育教学管理能力。③教育教学的组织能力。④自我反思能力。

17.(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四、论述题

18.(1)材料中刘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合理的,促进了学生且全面的发展,值得我们学习。

①刘老师做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材料中,刘老师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鼓励学生激烈讨论,既发挥了自身的引导作用,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学的双边性规律。②刘老师在教学中贯彻了启发性原则。材料中,刘老师面对学生的提问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因势利导,抛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与讨论,体现了启发性原则。③刘老师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材料中,刘老师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思考和参与课堂的热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④刘老师贯彻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材料中,刘老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能够注意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背后的意义,感受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体现了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2)①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材料中,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能够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懂得道理,体现出了促进学生发展。②教师应该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材料中,面对学生的提问,刘老师因势利导,促进学生思考,体现了促进者的角色。③教师承担着传道者的角色。材料中,刘老师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鼓励学生激烈讨论,体现了传道者的角色。④教师承担着授业解惑者的角色。材料中,刘老师面对学生的提问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因势利导,抛出问题,让同学们讨论并引导得到答案,体现的是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五、选择题

19.【答案】D

【应试指导】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价值观、理想、信念。个性心理特征则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

20.【答案】C

【应试指导】心理测验法是指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做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

21.【答案】C

【应试指导】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一定对象或活动上的品质。保持时间越长,注意的稳定性越强。

22.【答案】A

【应试指导】时间知觉指的是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

23.【答案】B

【应试指导】短时记忆是指在头脑中保留一分钟以内的记忆,也叫做电话号码记忆。

24.【答案】B

【应试指导】意志的品质主要有四个,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主要体现了意志的坚持性品质。

25.【答案】C

【应试指导】耶克斯和多德森定律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在一般的难度的任务当中,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最高。

26.【答案】C

【应试指导】黏液质气质类型表现为安静稳重,善于忍耐。豹子头林冲身负仇恨,忍耐持久的气质特点符合黏液质的表现。

27.【答案】D

【应试指导】动作技能指的是经过练习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动作活动方式,比如画画、唱歌、写字等。下棋则属于心智技能。

28.【答案】D

【应试指导】态度的三个成分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其中核心成分指的是情感成分。

29.【答案】C

【应试指导】晕轮效应是指当某一个方面比较好时,其他方面也会得到较好的评价。如一好百好,一坏百坏。

30.【答案】D

【应试指导】人际关系取向有包容需要、控制需要、情感需要。不包括归属需要。

六、辨析题

31.正确。(2分)

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技能形成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所以说任何技能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4分)

32.错误。(2分)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的、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发散性思维是指从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思维。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心理成分,但创造性思维只有发散性思维的参与是不够的,它还离不开集中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4分)

七、简答题

33.(1)知觉的选择性。(2分)

(2)知觉的整体性。(2分)

(3)知觉的理解性。(2分)

(4)知觉的恒常性。(2分)

34.(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35.(1)第一水平: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取向,第二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

(2)第二水平: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的取向,第四阶段:法律和秩序取向。

(3)第三水平: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的取向,第六阶段:普遍的道德原则取向。

八、论述题

(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人们在注意状态下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外部表现,既能够判断学生是否在专心听讲,又能够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②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③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明确学习目的与任务。②培养间接兴趣。③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4)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如果过分地要求学生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容易引起疲劳;如果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则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无论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还是在一堂课上,教师都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学费、政策等)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距2025年成人高考考试时间

准考证打印
考试成绩查询
成人高考报名

考生咨询号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添加考生咨询号

专业老师在线答疑解惑 让您省事省心专注学习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